![]() |
![]() (Dvorak, 1841-1904) |
【我的音樂推介:148.德伏扎克寫《D小調第7交響曲,作品70》(Symphony No.7 in D minor, Op.70)時說:「這首樂曲必定要轟動世界,願上帝實現這個願望!」歷史上很多作曲家都把對故鄉的愛與自豪感印刻在作品中,積極呈現捷克民俗音樂特性的德伏扎克是其中的表表者。相比其家喻戶曉的第九交響曲,德伏扎克「最轟動世界」的交響曲當屬第七。】(貼於2022.4.12)
![]() (Schumann, 1810-1856) |
【我的音樂推介:147. 舒曼這部《降E大調第3交響曲,作品97「萊茵」》(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97 "Rhenish")以其富有牧歌調的悠閒氣氛而成為比較受人親近、容易接受的作品。它與《春天交響曲》同為代表舒曼明朗面的大型交響樂傑作。《萊茵交響曲》是舒曼遷居萊茵河畔新興都市杜賽多夫,擔任該市管弦樂團的指揮時期的作品,是以這次在萊茵地方的旅行及居住期間所獲得的濃烈印象而譜成。《萊茵交響曲》因其曲趣極能反映出萊茵地方多彩多姿的風光習俗而被冠以「萊茵」之名。】(貼於2021.8.23)
![]() (Schumann, 1810-1856) |
【我的音樂推介:146. 舒曼的4部交響曲以這部《降B大調第1交響曲,作品38「春天」》及《降E大調第3交響曲,作品97「萊茵」》(Symphony No.3 in E flat major, Op.97 "Rhenish")最為人熟悉。《春天交響曲》作於他新婚後翌年的1841年,樂曲充分流露舒曼對當前生活的幸福感,如春回大地般生機勃勃,他自身命名交響曲為「春天」正是表達這個想法。雖然舒曼的交響曲作品一般被評為管弦樂法不夠圓熟和細緻,但樂曲感情真摰和不乏迷人樂句和段落,因此他的4部交響曲都是演奏會的經常演奏曲目。】(貼於2021.6.26)
![]() (Sibelius, 1865-1957) |
【我的音樂推介:145. 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共作有7部交響曲,這裡是他最常被演奏、最受歡迎的《D大調第2交響曲,作品43》。西貝流士交響曲的獨特風格,明顯有別於德、奧、俄、法的交響曲,在這部樂曲中,交響詩風的幻想性內容與交響曲的構成感絕妙地湊合一致,芬蘭風格的要素也明顯地表露出來。有人將這部第2交響曲稱為西貝流士的「田園交響曲」,因為這部交響曲雖非刻意描寫性的作品,但卻極富有北歐芬蘭特異的風土感覺,冋時樂曲主題帶有濃厚的北歐民謠色彩,活生生地反映出田園的情緒。】(貼於2021.1.20)
![]() (Rachmaninov, 1873-1943) |
【我的音樂推介:144. 拉赫曼尼諾夫的《E小調第2交響曲》魅力非凡,百聽不厭!是演奏會經常演奏的曲目。他共作有3部交響曲,他的《D小調第1交響曲》的失敗令他在精神上大受打擊,以至長達3年都無法進行創作,幸好醫師用催眠療法治癒他,令他恢復了創作的信心,他的《E小調第2交響曲》取得了莫大的成功。不過,他的最後一部交響曲《A小調第3交響曲》的成績卻不太理想,少有在音樂會中演奏的機會。】(貼於2020.10.27)
![]() (Schubert, 1797-1828) |
【我的音樂推介:143. 舒伯特的最後一部交響曲《C大調第9交響曲》被名為「偉大」的原因有兩個說法:其一是認為它堂皇長大,故稱之為「偉大」;其二是它較舒伯特早期的另一部C大調交響曲長大得多,因之稱第9為「偉大」以作區別。舒伯特於1828年僅用了一個月時間便完成作品。這部交響曲是舒曼首先在舒伯特的遺稿堆中發現出來的,其時已是距舒伯特逝世十年後的1838年了,舒曼將樂譜交給孟德爾遜,由孟德爾遜指揮首演該曲,這部交響曲才得以傳流下來而不至被淹沒於遺稿堆中!(貼於2020.9.21)
![]() (Mendelssohn, 1809-1847) |
【我的音樂推介:142. 聖詩《Hear My Prayer》(含《O For The Wings Of A Dove》)是孟德爾遜1844年的德文歌詞創作,翌年於倫敦首演,William Bartholomew替作品寫英文歌詞,Bartholomew亦跟孟德爾遜合作創作後者的神劇《Elijah》。《O For The Wings Of A Dove》經常以獨立部份演唱,更因1927年的錄音在英國風行一時。樂曲是寫給女高音獨唱、合唱和管風琴(或樂隊)。下面是Bartholomew的歌詞:
Hear my prayer, O God, incline Thine ear!
The enemy shouteth, the godless come fast!
My heart is sorely pained within my breast,
O for the wings, for the wings of a dove!
Thyself from my petition do not hide.
Take heed to me! Hear how in prayer I mourn to Thee,
Without Thee all is dark, I have no guide.
Iniquity, hatred, upon me they cast!
The wicked oppress me, Ah where shall I fly?
Perplexed and bewildered, O God, hear my cry!
my soul with deathly terror is oppressed,
trembling and fearfulness upon me fall,
with horror overwhelmed, Lord, hear me call!
Far away, far away would I rove!
In the wilderness build me a nest,
and remain there for ever at rest.】
![]() (Rachmaninov, 1873-1943) |
【我的音樂推介:141. 拉赫曼尼諾夫這部《D小調第3鋼琴協奏曲,作品30》是僅次於《C小調第2鋼琴協奏曲,作品18》他的第二受歡迎鋼協!亦是一部非常著名的「炫技」鋼協!是鋼琴演奏家和音樂會的熱門曲目!】(貼於2020.7.14)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140. 這裡是巴哈兩部寫給「一」隻獨奏小提琴的協奏曲的另一部:《E大調小提琴協奏曲,BWV1042》(我的音樂推介138已推介了A小調的一部),它的美同樣沁人心脾!】(貼於2020.5.21)
![]() (Mahler, 1860-1911) |
【我的音樂推介:139. 馬勒的《千人交響曲》(Symphony of a Thousand)是他的《降E大調第8交響曲】的別稱,是馬勒寫於1906至07年間的作品。馬勒對這部交響曲抱有極大的自信,他曾說:「這是我所寫的作品中最鉅大的作品,在內容上、形式上都是無與倫比的。在此,宇宙全體在歌唱、在演奏。它非人世間的音樂,而是遊星與太陽的音樂。」這部交響曲不同於通常的交響曲,不採用四樂章或五樂章制,卻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採用第九世紀的拉丁語讚歌「來吧,創造主的聖靈」骨幹,第二部則採用哥德「浮士德」第二部終幕中,浮士德救濟的場面為歌詞,全體上表現為壯大的清唱劇風格。這部交響曲於馬勒親身指揮的首演時的規模是:獨唱者8人(女高音3、女低音2;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各1),兩個各250人的混聲合唱團、一個350人的兒童合唱團,以及一個146人的管弦樂團,總人數在千人以上,因此這部交響曲被稱為「千人交響曲」。(貼於2020.4.23)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138. 巴哈有兩部寫給「一」部獨奏小提琴的協奏曲:A小調、E大調,這裡是A小調的一部。它的美沁人心脾!】(貼於2020.3.11)
![]() (Ding Shan-de, 1911-1995) |
【我的音樂推介:137. 丁善德的五樂章交響曲作品《長征交響曲》是少有的中國人創作的具國際知名度的交響曲,作品規模、氣魄宏大和有強大的藝術表現力。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最終中共錯誤指揮,讓紅軍傷亡重大,於是開始戰略轉移,就有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丁善德對他的作品有如下說明:「交響曲《長征》是我1962年完成的一部大型音樂作品。從開始醞釀到在譜紙上寫完最後一個音符,前後花了三年多時間。在譜寫這一作品的漫長日子裡,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一驚天動地、泣鬼神的偉大業績,始終是催促和激勵我努力寫好這部交響曲的強大動力。」樂曲的五個樂章和開始時間分別是:I.(0:00)踏上征途;II.(18:55)紅軍,各族人民的親人;III.(30:11)飛奪瀘定橋;IV.(37:26)翻雪山,過草地;V.(55:52)勝利會師。】(貼於2020.1.29)
![]() (Xian Xinghai 1905-1945) |
![]() (Guang Weiran 1913-2002) |
【我的音樂推介:136. 《黃河大合唱》(Yellow River Cantata)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聲樂套曲。作于1939年3月,並于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强不屈的鬥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鬥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黃河大合唱》由7首歌曲組成:I.《黃河船夫曲》(混聲合唱)/II.《黃河頌》(男中音獨唱)/III.《黃水謠》(以女聲合唱為主)/IV.《河邊對口曲》(男聲二重唱及混聲合唱)/V.《黃河怨》(女高音獨唱)/VI.《保衛黃河》(齊唱、混聲合唱、輪唱)/VII.《怒吼吧,黃河》(混聲合唱)。當中以獨唱曲《黃河頌》及《黃河怨》最具深厚抒情歌曲味道,前者慷慨、高亢,後者淒怨、低回。(《黃河頌》歌詞: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金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從昆崙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啊,黃河!你是偉大堅強,像一個巨人出現在亞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築成我們民族的屏障。啊,黃河!你一瀉萬丈,浩浩蕩蕩,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揚滋長!我们祖國的英雄兒女,將要學習你的榜樣,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黃河怨》歌詞:風啊,你不要叫喊!雲啊,你不要躲閃!黃河啊,你不要鳴咽!今晚,我在你面前哭訴我的仇和冤。命啊,這樣苦!生活啊,這樣難!鬼子啊,你這樣沒心肝!寶貝啊,你死得这樣慘!我和你無仇又無冤,偏讓我無顏偷生在人間!狂風啊,你不要叫喊!烏雲啊,你不要躲閃,黃河的水啊,你不要鳴咽!今晚,我要投在你的懷中,洗清我的千重愁來萬重冤!丈夫啊,在天邊!地下啊,再團圓!你要想想妻子兒女死得這樣慘!你要替我把這筆血債清算!你要替我把這筆血債清還!)】(貼於2019.12.31)
![]() (Xian Xinghai 1905-1945) |
![]() (Yin Chengzong 1941-) |
![]() (Chu Wanghua 1941-) |
![]() (Liu Zhuang 1932-2011) |
![]() (Sheng Lihong 1926-) |
![]() (Shi Shucheng 1946-) |
![]() (Xu Feixing 1946-) |
【我的音樂推介:135. 《黃河鋼琴協奏曲》(Yellow River Piano Concerto)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Butterfly Lovers Violin Concerto)是最著名的兩部中國管弦樂作品。《黃河鋼琴協奏曲》取材于抗日戰爭時期冼星海創作的大型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Yellow River Cantata),1969年由殷承宗、儲望華、劉莊、盛禮洪、石叔誠和許斐星六人改編為協奏曲,含4個樂章:I. 黃河船夫曲;II. 黃河頌;III. 黃河憤;IV. 保衛黃河。1970年5月1日,由李德倫擔任指揮,鋼琴家殷承宗與中央樂團在北京民族宮劇院首演了《黃河鋼琴協奏曲》。這部鋼琴協奏曲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融入了船夫號子等中國民間傳統音樂元素,不僅在當時的國內引起了强烈的反響,還因為其史詩的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成為世界音樂史上較有影響力的一首中國協奏曲。它與《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同樣是中國人最熱愛的中國管弦樂作品。】(貼於2019.12.29)
![]() (Tchaikovsky, 1840-1893) |
【我的音樂推介:134. 柴可夫斯基六部交響曲中最受歡迎的是他最後的第4、第5和第6三部,其實他早期的三部交響曲都是別具風格的迷人作品。這裡是他的《G小調第1交響曲,作品13「冬日之幻想」》,標題是柴氏自身附加的。此外,頭兩個樂章還各附有「冬日旅行之夢」和「迷霧中之風景」的標題。此部交響曲聽來令人聯想到冬日的蕭索景象。】(貼於2019.12.6)
![]() (Haydn, 1732-1809) |
【我的音樂推介:133. 海頓唯一一部的《小號協奏曲》的第3樂章最為人所熟識,電台曾以之作為節目開場曲!】(貼於2019.9.27)
![]() (Handel, 1685-1759) |
【我的音樂推介:132. 神劇《彌賽亞》(Messiah)是韓德爾最著名的作品,亦是最著名的神劇作品!幾乎每到聖誕節都有機會在音樂會聽到它的演出。韓德爾創作《彌賽亞》時已在英國生活了一段長時間,歌詞全以英文演唱。】(貼於2019.8.9)
![]() (Saint-Saens, 1835-1921) |
【我的音樂推介:131. 《管風琴交響曲》是聖桑發表的第3(最後一部)交響曲,亦是他最著名、最廣為人知的一部交響曲作品。不計協奏曲(他的協奏曲不乏佳作),此曲是聖桑最傑出的管弦樂作品。這部交響曲的樂器編制,除採用大規模的三管編制外,又加入鋼琴四手聯彈,以及管風琴演奏(《管風琴交響曲》之名因此而來)。全曲主要由兩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內再有快慢的不同速度變化。】(貼於2019.7.23)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130. 莫扎特寫給長笛、豎琴與管弦樂的這部協奏曲盡顯莫扎特簡單、純樸、直截、不多作無謂華麗雕琢的作曲風格!長笛與豎琴組合而成的協奏曲不多,要數當中最清新脫俗者非莫扎特的作品莫屬!】(貼於2019.7.6)
![]() (Wagner, 1813-1883) |
【我的音樂推介:129. 華格納著名的管弦樂主要來自他的歌劇的序曲或前奏曲。這裡是他的《紐倫堡的名歌手序曲》(Overture to 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貼於2019.6.22)
![]() (Glinka, 1804-1857) |
【我的音樂推介:128. 格林卡(又譯葛令卡)是首位具廣泛聲譽的俄國作曲家,對後來的俄羅斯音樂創作特別是對俄國浪漫樂派強力集團有重要影響,被譽為俄國交響樂的奠基人、俄國歌劇之父、俄國民族音樂之父。《盧斯蘭與魯蜜拉》(Ruslan and Lyudmila)是格林卡於1837-42年間創作的五幕歌劇,內容主要根據普希金(Pushkin, 1799-1837)的一篇同名詩。故事描述古代俄羅斯的基輔公國,盧斯蘭拯救魯蜜拉的故事。今天序曲經常在音樂會中單獨演出,格林卡運用奏鳴曲式、快速的節奏和華麗的管弦樂,不但為《盧斯蘭與魯蜜拉》的劇情破題,其濃厚的民族音樂風格更揭開了俄羅斯國民樂派的序幕。】(貼於2019.6.6)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127. 莫扎特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無論是受歡迎程度、音樂會上的演奏頻率或是唱片錄音的多寡,都可說是所有單簧管協奏曲中的王者!】(貼於2019.5.30)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126. 巴哈的《D小調雙小提琴協奏曲,BWV1043》琴音之甜美有如少女嬝嬝婷婷之姿!】(貼於2019.5.26)
![]() (Copland, 1900-1990) |
【我的音樂推介:125. 美國作曲家柯普蘭最著名的作品應是他的舞劇《阿帕拉契之春》(Appalachian Spring),這裡推介的是經常在音樂會演奏的他後來將之改編而成的「管弦樂組曲」(篇幅只略短於原舞劇約10分鐘)。故事發生在美國阿帕拉契山脈的一個山崗上,時間是19世紀初期。那時正是春天時節一對農民的婚慶歡樂會,他們對將來有充分的希望和了解。一位鄰居以他的經驗給了他們信心。一位復興運動的信徒和他的一群門徒,對這一對新婚夫婦說到了人類的神奇命運。舞劇最後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這一對新婚夫婦從此對他們的未來生活有了信念,準備迎接新的家庭生活。樂曲共分8段,不間歇地演奏。】(貼於2019.5.15)
![]() (Bernstein, 1918-1990) |
【我的音樂推介:124. 著名美國近代指揮家伯恩斯坦亦是著名作曲家,他最著名的作品肯定是《夢斷城西》(West Side Story)了!這裡是他從《夢斷城西》中選取的8個片斷而組成的《交響舞曲》(Symphonic Dances from "West Side Story")。8個片斷是I. Prologue, II. Somewhere, III. Scherzo, IV. Mambo, V. Chavha, VI. Meeting Scene, VII. Rumble, VIII. Finale。】(貼於2019.4.23)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123. 貝多芬的《D大調第2交響曲,作品36》是他九部交響曲最後在這裡推介的一部。此曲完成於創作《第1交響曲》後兩年的1802年,當時貝多芬正面對自己逐漸失去聽力的殘酷現實而企圖自殺,他寫了著名的《海里金史塔特遺書》(Heiligenstadt Testament),表達了他深深的痛苦;然而,他最終打消了自殺念頭,決心要完成他認為命中注定要他去完成的作品。《第2交響曲》雖在如此苦惱黯淡的生活中創作,卻是一部明朗壯麗,充溢歡悅與活力的作品!這部交響曲雖仍遵循海頓和莫扎特的交響曲作曲模式,卻已不折不扣地寫出了貝多芬的個人風格。此外從這部交響曲開始,貝多芬交響樂史上首次採用更靈活和更具藝術表現的「諧謔曲」(Scherzo)取代海頓、莫扎特交響曲中的「小步舞曲」(Menuetto)。】(貼於2019.4.15)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122. 貝多芬的《C大調第1交響曲,作品21》完成於他踏進30歲的1800年,作品難免帶有海頓和莫扎特交響曲的風格的影子,然亦已流露貝多芬日後交響曲獨有的雄渾和層次鮮明的個人風格。認識貝多芬全部九部交響曲幾乎是所有古典音樂愛好者的基本要求!】(貼於2019.4.3)
![]() (Lalo, 1823-1892) |
【我的音樂推介:121. 法國作曲家拉羅最著名的作品就是這部1873創作的《西班牙交響曲》(Symphonie Espagnole),名為「「交響曲」而其實是一部五樂章的「小提琴協奏曲」。拉羅將作品獻與西班牙小提琴演奏家薩拉沙泰(Sarasate, 1844-1908),作品經後者大力推介而成為受歡迎的不朽名作。】(貼於2019.3.16)
![]() (Suppe, 1819-1895) |
【我的音樂推介:120. 奧地利作曲家蘇佩創作了不少輕歌劇,代表作有《輕騎兵》(Leichte Kavallerie / Light Cavalry)及《詩人與農夫》(Dichter und Bauer)。《輕騎兵》是一部二幕輕歌劇,劇情設定在18世紀的奧地利宮廷裡,故事圍繞一位男爵和他的情人──一位匈牙利伯爵夫人──的陰謀展開。伯爵夫人的芭蕾舞團名叫「輕騎兵」。該輕歌劇(蘇佩大部分輕歌劇作品到今天只有其序曲被經常演出)至今鮮為人知,但其序曲是蘇佩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一首,今天我們經常會在影視作品的配樂中聽到。】(貼於2019.3.2)
![]() (Mussorgsky, 1839-1881) |
![]() (Ravel, 1875-1937) |
【我的音樂推介:119. 《展覽會之畫》(組曲)是俄國作曲家穆索斯基1874年的作品,原為鋼琴獨奏曲,後經拉威爾等(以拉氏的最著名)編為管弦樂。1873年,穆之密友,建築師兼繪畫家的哈德曼(Hartmann),以39歲的壯年急病去世,穆及一美術家將他生前所作水彩畫及設計圖等作品,舉行一次遺作展覽會,以示哀悼和紀念。本曲十段音樂,即描寫其中十幅繪畫:1 侏儒;2 古堡;3 御花園;4 牛車;5 雛雞之舞;6 猶太人;7 市場;8 墓窟;9 女巫的小屋;10 基輔城門。】(貼於2019.2.17)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118. 《「巴黎」交響曲》是莫扎特首部附有「別名」的交響曲,1778年於巴黎創作,是他唯一一部在巴黎創作的交響曲。是次到巴黎是他與母親一起前往的就職旅行,期間母親因病逝世。交響曲同年於巴黎首演,獲得絕大的讚譽,因此通稱為《「巴黎」交響曲》。莫扎特在這部交響曲中歷史性首次引入「單簧管」,亦是他唯一兩部完全採用兩管編制(即管樂各採用兩枝)的交響曲的其中一部(另一部是《第35交響曲「哈弗納」》(Haffner))。交響曲由三個樂章組成,缺少「小步舞曲」樂章。這部交響曲雖不算是莫扎特最成熟的作品,但仍處處顯露莫扎特樂曲獨有的和諧與秀氣。】(貼於2019.2.6)
![]() (Elgar, 1857-1934) |
【我的音樂推介:117. 1899年,艾爾加的第一部原創作品《謎的變奏曲》在倫敦聖詹姆斯音樂廳演出。這部作品堪稱天才之作,其中的每一首變奏曲,都是對不同朋友的特徵描繪(其中也包括艾爾加本人和他的妻子),一段被艾爾加稱為「謎」的旋律貫穿整部作品。變奏曲形成了艾爾加的音樂風格:莊嚴、宏大,伴隨著對英格蘭鄉村的懷舊和感傷情緒。】(貼於2019.1.29)
![]() (Tchaikovsky, 1840-1893) |
【我的音樂推介:116. 這部《F小調第4交響曲》可說是柴可夫斯基的療傷創作。1877年,柴可夫斯基被他一個二十八歲的音樂院學生暴風似的熱情昏惑了,並與她結婚,但她是一個全然卑俗的女人,對柴可夫斯基的藝術毫無了解。因此未及兩個月兩人便離了婚。柴可夫斯基在精神上受到嚴重的打擊,甚至積鬱成疾。為了治療心裡的創傷,他遂轉地瑞士療養,後來又赴意大利旅行。1878年1月,他在意大利完成了這部《F小調第4交響曲》的管弦樂譜。樂譜封面上題有「獻給我最善友人」字樣,友人指的是梅克夫人。他在給梅克夫人的信中這樣形容這部交響曲:「這是命運,命運的力量阻止我們實現幸福的願望。」首演是1878年2月在俄國音樂協會的演奏會上演出。當時柴可夫斯基仍滯留在意大利的佛羅倫斯,首演成功的佳音,乃以電報傳到了柴氏手裡。】(貼於2019.1.20)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115. 貝多芬浪漫小品似的《降B大調第4交響曲,作品60》夾在他的《降E大調第3「英雄」》與《C小調第5「命運」》兩大交響曲傑作中,確實令人多少有猜不透的感覺。貝多芬寫完《第3》後立即著手創作《第5》,當他寫到第二樂章時便暫時中斷其創作,而以很短時間,先將《第4》一氣呵成寫成。此曲是貝多芬交響曲作品中浪漫色彩最濃厚的一部,舒曼(Schumann, 1810-1856)喻之為「挾在兩個北國巨人間的希臘美人」。】(貼於2018.12.26)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114. 莫扎特這部《降E大調第39交響曲》與他的《G小調第40交響曲》及《C大調第41交響曲》是他在短短六個星期內一口氣寫成的最後三部交響曲,亦公認是他所有交響曲作品中最成熟、傑出的三部。這三部交響曲曲趣互異,各具獨特的風格,而且結構緊湊嚴謹,內容精美豐碩,可說是無懈可擊的完美佳構。莫扎特作《第39交響曲》時,經濟及家庭的窘迫業已相當嚴重:妻病,逼債又急;但生活上的陰翳並沒有影響到莫扎特的樂風,《第39交響曲》猶如高懸天空的太陽,光彩奪目,充溢著樂天的幸福感與明朗的歡悅氣氛,尤以終樂章的輝煌絢麗,更是五彩繽紛,氣象萬千。此外,第三樂章的小步舞曲,是莫扎特眾多的小步舞曲中,與《嬉遊曲第十七號D大調》中的小步舞曲並稱為流傳廣遠的代表作。(《第40交響曲》已於【我的音樂推介:11】、《第41交響曲》已於【我的音樂推介:97】中推介。)】(貼於2018.12.15)
![]() (Prokofiev, 1891-1953) |
【我的音樂推介:113. 在根據莎士比亞的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而譜寫的古典音樂作品中,以俄羅斯作曲家浦羅哥菲夫的「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法國作曲家古諾(Gounod, 1818-1893)的「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最為完整和長大,兩者的演出都接近兩個半小時。浦氏的四幕芭蕾舞劇寫於1935-36年間,但開始時這個舞劇音樂還不為大家所理解,作曲家只得先後將其改編成兩首管弦樂組曲、一套鋼琴組曲,在音樂會上演出並受到歡迎。直到1940年這個舞劇才在列寧格勒上演成功,從此成為世界芭蕾舞台上的著名劇目。1944年作曲家又據此改編了第三首管弦樂組曲。這裡推介的是完整的四幕芭蕾舞劇版本。】(貼於2018.11.26)
![]() (Falla, 1876-1946) |
【我的音樂推介:112. 西班牙作曲家法雅(Manuel de Falla, 1876-1946)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兩部芭蕾舞劇:《戀愛如魔術》(El Amor Brujo)及《三角帽》(El Sombrero de tres picos),以及這裡推介的《西班牙花園之夜》(Noches en los Jardines de Espana (Nights in the Gardens of Spain)),是一部寫給鋼琴與管弦樂的三樂章作品。三個樂章是:I. 海奈拉里菲地方之花園;II. 遠處傳來的舞曲;III. 高爾多巴山的花園。】(貼於2018.11.16)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111. 貝多芬的《F大調第8交響曲》是他9部交響曲作品中最短小和最令人感到詫異的一部,它出現在偉大和深具創意的第5、第6和第7之後;它之後貝多芬竭盡心力創作他的最後一部顛峰交響曲力作《D小調第9交響曲》。短小的《F大調第8交響曲》有一個明顯與其餘8部交響曲不同的地方:它缺乏明顯的慢板樂章──它的第2樂章是諧謔曲,第3樂章是小步舞曲,全曲聽來佻皮、輕快。貝多芬在這裡稍事放鬆連續創作了非凡的第5、第6和第7交響曲後的疲累心情,然後再竭盡心力展開創作顛峰的《第9》。】(貼於2018.10.24)
![]() (Debussy, 1862-1918) |
【我的音樂推介:110. 今年是印象樂派大師、法國作曲家德布西(Debussy, 1862-1918)逝世一百周年,他最著名的兩部印象派樂曲代表作其一是《牧神的午後前奏曲》(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其二便是這裡推介的三樂章管弦樂《海》(La Mer)了!《海》是德布西一部最接近交響曲形式的作品,三個樂章的標題是:I. 海上的黎明到中午;II. 波浪的嬉戲;III. 風與海的對話。樂曲表現了海的三個不同側面,互相之間聯繫緊密,猶如交響曲的三個樂章。它傾向於對大自然作逼真的描寫,沒有固定的形式,以主題動機的貫穿發展與不斷變形來求得對比中的統一。】(貼於2018.10.4)
![]() (L. Mozart, 1719-1787) |
![]() (Haydn, 1732-1809) |
【我的音樂推介:109. 《玩具交響曲》(Toy Symphony)最初被認為是海頓(Haydn, 1732-1809)的作品,但後來根據一些新資料而又有是莫扎特父親利奧博‧莫扎特(Leopold Mozart, 1719-1787)的作品的說法,但也仍未有定論。不管真正的作曲者為誰,《玩具交響曲》確是古今所有交響曲中最珍奇有趣的作品。樂曲中有各種玩具如鶯笛、杜鵑笛、玩具喇叭、小鼓、搖鼓浪等客串演出,旋律明朗單純,樂器編制也極為小規模。但在短小的樂曲中,卻仍然具備完整的形式美。全曲僅由三樂章構成,缺少通常交響曲中的第二徐緩樂章,但本曲第二樂章的小步舞曲,可明顯地見出係以彌補此缺陷的手法譜成,因此在心理上由於全曲短小,更能顯示過無不足的效果。】(貼於2018.9.26)
![]() (Haydn, 1732-1809) |
【我的音樂推介:108. 交響曲之父海頓時有於作品中流露幽默、詼諧的天性,他的《G大調第94交響曲》別名「驚愕」(Symphony No.94 in G major "Surprise")的交響曲是其中的皎皎者。「驚愕」之名的由來,是因為在變奏曲形式的第2樂章,當安祥輕柔的主題演奏,引人進入夢鄉之際,突然全管弦樂加上定音鼓發出最強大的和音,使舉座震驚,故名。有傳說或謂海頓不滿常在演奏會上瞌睡的英國(樂曲寫於英國)貴婦人,故特以此樂章使其受驚覺醒。當然,這點「驚愕」對現代人已經難起作用,因為今天我們已經習慣了不協調和弦的音樂;然而,海頓年代這點「不協調」卻是頗為大膽的嘗試。】(貼於2018.9.3)
![]() (Brahms, 1833-1897) |
【我的音樂推介:107. 雖然古典音樂「四大小提琴協奏曲」的說法並不統一,但都會有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77》!布氏譜寫此曲時不時求教好友匈牙利小提琴演奏家姚阿幸(Joseph Joachim, 1831-1907)並聽取其意見修改樂曲。完成後的作品亦獻給姚氏和由他首演作品。】(貼於2018.8.9)
![]() (Mendelssohn, 1809-1847) |
【我的音樂推介:106. 《仲夏夜之夢序曲》是孟德爾遜17歲時完成的人生第一部管弦樂傑作,作品充分顯露年青孟德爾遜出色的管弦樂技法。1842年普魯士王請他為莎士比亞的戲劇《仲夏夜之夢》配樂,1843年10月2日《仲夏夜之夢》的劇樂(Op.61)連同他15年前所作的同名序曲一併在Potsdam公演,序曲因此保留它原有的作品編號(Op.21)。】(貼於2018.7.22)
![]() (Faure, 1845-1924) |
【我的音樂推介:105. 法國作曲家佛瑞這部《帕凡舞曲》可說是他最為人熟悉的管弦樂小品。作品初時為純管弦樂作品,合唱是後來才加入的,佛瑞表明加入合唱部分可自行選擇。「帕凡舞曲」或譯作「孔雀舞曲」,源於16、17世紀的宮廷舞蹈,其節奏緩慢而莊重。佛瑞的《帕凡舞曲》全曲以木管樂優雅樸素的旋律為主,由長笛獨奏展開序幕,弦樂溫和而有規律的撥奏作背景。隨後單簧管、雙簧管亦相繼奏出主題。當弦樂奏出相同的旋律,合唱部分也加入。歌詞中描繪一群男女之間溫文爾雅的調情,用經典牧羊人的名字稱呼對方。中段樂隊引入全新的副題,帶有一點緊張,卻只是短暫出現,之後長笛也將音樂帶回主旋律。樂隊與合唱團的配合,為全曲增添異國風彩,令人陶醉。】(貼於2018.7.2)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104. 貝多芬這部《G大調第4鋼琴協奏曲,作品58》有三個明顯的創新特點:首先是:樂曲開始馬上以鋼琴主奏揭示主題,一反過去傳統會先由管弦樂來慢慢鋪陳;其次是:內容簡短卻深刻的第二樂章,成為此曲最被喜愛的部份;第三是:第二樂章結束銜接第三樂章時,透過第二樂章最後一個音的延長,音樂不間斷地直接進入終樂章。貝多芬這部鋼協因為結構特殊、情感豐富、樂風有著濃郁的浪漫風格、性格華麗明快而兼具抒情性而深受世人喜愛。】(貼於2018.6.15)
![]() (Tchaikovsky, 1840-1893) |
【我的音樂推介:103. 柴可夫斯基可說是俄羅斯至今最傑出的交響曲作曲家,他更可能是世界各地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他的第4、5、6號交響曲在世界各地的演奏次數可能勝過貝多芬、布拉姆斯、馬勒等德奧作曲家的交響曲的演奏次數!他的這部《E小調第5交響曲》雄偉渾厚中見明朗悠閒的憧憬與夢幻性。《柴可夫斯基研究》一書這樣概括這部交響曲:「它有如表現出對執拗之死的回憶而苦惱的心情,以及悲慘陰鬱的精神上經驗。但樂曲終了時,雨散雲收,有碧空萬里青之感。」】(貼於2018.6.3)
![]() (Liszt, 1811-1886) |
【我的音樂推介:102. 鋼琴大王李斯特的這部《A大調第2鋼琴協奏曲》比起他的《降E大調第1鋼琴協奏曲》少了點華麗、輝煌,多了些抒情、詩意,但仍能給予演奏者充分的炫技機會。與《第1鋼協》一樣,《第2鋼協》各個部分(樂章)亦是一氣呵成演奏,沒有明顯的樂章分界。】(貼於2018.5.26)
![]() (Liszt, 1811-1886) |
【我的音樂推介:101.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亦是著名鋼琴演奏家,因此他常譜寫鋼琴曲做為自己演奏之用,但稱為鋼琴協奏曲的作品就只有兩部(第1,降E大調及第2,A大調)。這兩部鋼協都把鋼琴華麗的技巧推到前面,在不很長的小規模音樂裡,連續演奏幾個部分(樂章)是其特徵,因此沒有嚴格的樂章分界。這裡是他的《降E大調第1鋼琴協奏曲》。】(貼於2018.5.23)
![]() (Stravinsky, 1882-1971) |
【我的音樂推介:100. 《火鳥》是史特拉汶斯基第一部芭蕾舞劇音樂作品,即顯示出他極大的創新性並為他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他其後的《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的徹底反傳統性幾乎引發了一場劇場內的暴動!《火鳥》根據俄羅斯民間傳說寫成,故事是這樣的:伊凡捉到一隻火鳥,後來把他釋放了。火鳥為了感謝他,獻給他一支閃閃發亮的羽毛。忽然景色黯淡了,出現了一座古堡,古堡前是十三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她們在舞弄著從附近一顆銀樹上摘下來的金蘋果。有一個少女看見了伊凡,送給他一個蘋果,此後少女們就舞著離開了。伊凡忽然大悟,這原來是兇惡可怕的魔王的古堡,魔王常用魔力囚禁過往的旅客。於是他走進了古堡,決定要征服那巨人。魔王不甘示弱,要降魔惑住伊凡,可是因為伊凡手中那支羽毛,使他的魔法失去了效力。接著火鳥出現,遞給伊凡一個箱子,告訴他說這箱子裡裝著魔王的命運。伊凡把箱子打開,發現裡面一枚蛋,便將這蛋摔在地上摔碎了,魔王因此死了,古堡也不見了,被囚禁的一群少女,因而從被奴役中釋放出來。其中一位最美麗的少女和伊凡締結良緣。】(貼於2018.5.15)
![]() (Brahms, 1833-1897) |
【我的音樂推介:99. 布拉姆斯這部《降B大調第2鋼琴協奏曲》相比他的《D小調第1鋼琴協奏曲》多了份雍容穩重,少了份激昂躁動!他明顯不滿足於第1樂章Allegro non troppo的簡短,而加添多個快板樂章Allegro appassionato。慢板樂章Andante - Più adagio中的獨奏大提琴搶走不少獨奏鋼琴的光芒,亦令這部鋼協增添多一份令人難忘的風韻和個性。布氏這部鋼協誠然是傑作中的傑作!】(貼於2018.5.12)
![]() (Ravel, 1875-1937) |
【我的音樂推介:98. 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管弦樂舞曲作品《波萊羅》是他晚期的傑作,它有以下特點:由小鼓所敲出的《波萊羅舞曲》節奏,由始至終地貫穿全首樂曲,節拍速度不變;主題及答句同樣地反復九次,既不展開也不變奏;全曲始終在C大調上,只是最後的兩小節才轉調;舞曲前半部分配有和聲,除了獨奏就是齊奏,後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舞曲自始至終只有漸強的變化。】(貼於2018.5.9)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97. 莫扎特的《「周彼得」交響曲》是他最後的、亦是他最為成熟的交響曲作品。曲趣壯麗絢爛及規模巍峨宏偉,它顯示了莫扎特創造顛峰的爛熟技法;而情緒之典雅,造型之完美,樂想之崇高,也堪可鑄為古今交響曲之典範,此亦大概是交響曲被冠名為「周彼得」之緣故,蓋因「周彼得」是希臘神話中創造萬物之主神,比喻莫扎特此曲冠絕群倫的創造力。】(貼於2018.5.3)
![]() (Janacek, 1854-1928) |
【我的音樂推介:96. 19世紀末民族主義流派、捷克作曲家楊納傑克可說是他的同胞史麥塔納(Smetana, 1824-1884)和德伏扎克(Dvorak, 1841-1904)的繼承者,他的多數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後30年創作的,因此,他常被視為20世紀的作曲家。他的主要作品是捷克歌劇,純器樂作品不多,這裡他於72歲時寫的《小交響曲》(Sinfonietta)是他最著名的純器樂管弦樂作品。全曲5個樂章,以下是一張唱片對5個樂章的描述:第一樂章以莊嚴的旋律,搭配25人編制的銅管部與定音鼓,展現力與美的自由奔放與節慶特性;第二樂章以急促的木管帶出抒情的樂章;第三樂章由弦樂部緩緩流瀉,然後逐漸被伸縮號切入,再回到平靜;第四樂章以昂揚的管樂慶祝捷克獨立建國;終樂章逐步將凱旋的氣氛拉到最高潮,再由銅管領軍,帶回到第一樂章以莊嚴的主題旋律接著木管與弦樂部齊奏到最後。】(貼於2018.4.21)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95. 貝多芬的32部鋼琴奏鳴曲是鋼琴奏鳴曲的經典瑰寶。這裡這部他的早期創作、《C小調第8鋼琴奏鳴曲,作品13「悲愴」》是他家傳戶曉的鋼琴奏鳴曲作品。】(貼於2018.4.10)
![]() (Albinoni, 1671-1751) |
【我的音樂推介:94. 這部巴洛克時期、寫給管風琴與弦樂的《G小調慢板》(Adagio in G minor)非常流行和受歡迎!一般都認為是意大利作曲家阿爾賓諾尼(Albinoni, 1671-1751)的原創作品,其實卻是近代意大利音樂學者Remo Giazotto從Albinoni的一些音樂碎片當中構思而得的結果。然而,它的影響力卻遠勝過Albinoni的81部歌劇、99部奏鳴曲、59部協奏曲和9部小交響曲。】(貼於2018.4.4)
![]() (Pachelbel, 1653-1706) |
【我的音樂推介:93. 德國巴洛克作曲家帕赫貝爾(Pachelbel, 1653-1706)是巴哈(JS Bach, 1685-1750)的前輩,他的管風琴讚美詩作品對巴哈的同類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這部寫給「三把小提琴和數字低音」的《D大調卡農與吉格》(Canon and Gigue in D major)是他最著名的作品。】(貼於2018.3.31)
![]() (Bartok, 1881-1945) |
【我的音樂推介:92. 巴托克是自李斯特之後最偉大的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對匈牙利的民族音樂非常著迷,他從事匈牙利民歌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並將研究範圍擴大到東歐各國、北非和土耳其,收集民歌達3萬首以上。巴托克在鋼琴演奏和作曲兩個方向上發展自己的事業。這裡推介的是他定居美國時期去世前兩年寫成的《管弦樂協奏曲》(Concerto for Orchestra)。1940年二戰期間巴托克離開受到法西斯威脅的歐洲,來到美國,並在紐約定居。在生命的最後5年,巴托克生活在一片愁雲慘霧當中。他幾乎被人遺忘了,經濟狀況堪憂,健康也每況愈下。1943年,他被診斷為患有一種罕見的癌症,但他仍堅持在同年夏天完成了這部他最受歡迎的作品《管弦樂協奏曲》。作品之所以稱為「管弦樂協奏曲」,如巴托克所言,是要「以協奏或獨奏的方式對待樂隊中的每件樂器或樂器组」。】(貼於2018.3.17)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91. 巴哈的4部「管弦樂組曲」最好能一氣呵成地逐一聽完4部。《B小調第2管弦樂組曲,BWV1067》曾推介於【我的音樂推介:42】,《D大調第3管弦樂組曲,BWV1068》曾推介於【我的音樂推介:15】。這裡一併推介其餘兩部:《C大調第1管弦樂組曲,BWV1066》及《D大調第4管弦樂組曲,BWV1069》。】(貼於2018.3.12)
![]() (Verdi, 1813-1901) |
【我的音樂推介:90. 威爾第是19世紀最偉大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他與德國歌劇作曲家華格納(Wagner, 1813-1883)是同時期人,與華格納力求創造新形式的音樂戲劇不同,威爾第在前輩們開創的意大利傳統中努力耕耘。這裡的《安魂彌撒》(Messa da Requiem)(寫給管弦樂、合唱和獨唱者: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是威爾第的晚期創作,是他少數「非歌劇類」作品中最成功和最為人熟悉的作品!作品原名是《為紀念曼佐尼之死而作的安魂彌撒》(Messa da Requiem per l'anniversario della morte di Manzoni),是為了紀念意大利民族主義詩人曼佐尼(Manzoni, 1785-1873)之死而創作。全曲長幾近個半小時,知名度和受歡迎程度僅次於莫扎特的《安魂曲》!(舊作 A Night of Verdi's Messa da Requiem 寫的是同一部作品。)】(貼於2018.3.5)
![]() (Brahms, 1833-1897) |
【我的音樂推介:89. 布拉姆斯這部《D小調第1鋼琴協奏曲》於24歲時寫成,是他年青時期探索交響樂創作的重要作品,他幾乎視之為一部「交響樂協奏曲」一般來創作。布拉姆斯一直對交響曲的創作抱持戰戰兢兢的心態,他的嚴格自我要求令他的《第1交響曲》要遲至他43歲時才真正完成。他的這部長大的《第1鋼琴協奏曲》予人感覺狂暴如狂風掃落葉、如無拘無束的野馬自由馳騁於開闊的草原間。】(貼於2018.2.25)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88. 巴哈最長大的作品是他的《聖馬太受難曲》(St Matthew Passion),全曲視乎演奏速度從超過兩個半小時至幾近三小時不等。樂曲由"PART ONE"及"PART TWO"組成共包含68段音樂。「受難曲」類似「神劇」但早於「神劇」出現,巴哈的「受難曲」是公認的巔峰作品。《聖馬太受難曲》的聲樂部分類似「神劇」同樣包含chorus、aria、recitative等不同形式的歌唱,不過與「神劇」的分別在於在不同段落加插了"chorale"的合唱,"chorale"是由信眾合唱的感想,歌詞是巴哈所寫而非取自聖經,這些"chorale"都非常優美動聽。能夠一氣呵成聆聽完巴哈這部長大的「受難曲」是難得的莫大享受!】(貼於2018.2.15)
![]() (Dukas, 1865-1935) |
【我的音樂推介:87. 管弦樂《魔法師的徒弟》(The Sorcerer's Apprentice)是法國作曲家杜卡(Dukas, 1865-1935)最著名的作品。它說的是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魔法師能將掃帚點化成人,為他操作種種低賤的家務。魔法師有個學徒,有一天偷聽到了點化掃帚成人的咒語,便乘他師傅不在家時,私自點化一次。掃帚果然變成了人,為他到井裡去取水。這掃帚人不斷的汲水,全像一具機器似的忽來忽往。那學徒久而生厭,覺得這玩膩了,便預備把他點化成為掃帚,不幸的是他根本不知道復原的方法。於是,這掃帚人仍舊不停的取水,一桶一桶的取來,結果把整個房屋都浸滿水了。學徒慌張,束手無策。幸而最後魔法師回來了,唸了一套咒語,掃帚人才呆然不動,而一切便風平浪靜了。】(貼於2018.2.10)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86. 莫扎特這部第38號的《布拉格交響曲》是他最成熟的第39、第40及第41號3部晚期交響曲之前的一部,因為缺少「小步舞曲」樂章,所以亦被稱為「無小步舞曲的交響曲」,至於善長寫小步舞曲的莫扎特為甚麼不替這部交響曲寫小步舞曲便不得而知了。莫扎特因為知道他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在布拉格的演出十分成功而特地去布拉格的歡迎演奏會上首演這部交響曲,自此後,這部交響曲遂被稱為《布拉格交響曲》。樂曲流暢而多變,機靈處處,是典型的莫扎特作曲風格!】(貼於2018.2.3)
![]() (Sibelius, 1865-1957) |
【我的音樂推介:85. 芬蘭作曲家西貝流士唯一的一部協奏曲作品《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47》是「小提琴協奏曲」的其中一部重要曲目,樂曲風格離世孤傲,別樹一格,獨具北歐風情!正如他的7部交響曲亦具如是風格,都是西貝流士最有代表性的創作。】(貼於2018.1.17)
![]() (Paganini, 1782-1840) |
【我的音樂推介:84.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巴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神技被喻為「魔鬼上身」,至今仍未有人能超越其演奏神技,甚至深刻影響了後期一些鋼琴演奏家如蕭邦(Chopin, 1810-1849)、李斯特(Liszt, 1811-1886)等的鋼琴演奏技巧。他的創作幾乎全都是小提琴作品。他作有6部小提琴協奏曲,這裡是他的《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貼於2018.1.13)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83. 巴哈於積極學習韋華第(Vivaldi, 1678-1741)等意大利作曲家的協奏曲後,作了6部技法上青出於藍的《布蘭登堡協奏曲》,這6部協奏曲最好能一氣呵成地聽一遍。《第一布蘭登堡協奏曲》曾推介於【我的音樂推介:5】,其餘5部在這裡一併推介。下方列出各協奏曲的獨奏樂器:《第二》:violin, oboe, trumpet, recorder and harpsichord continuo;《第三》:harpsichord solo and continuo;《第四》:violin, recorder I/II and harpsichord continuo;《第五》:violin, flute and harpsichord;《第六》:viola I/II, viola da gamba I/II, cello, double bass and harpsichord continuo。】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82. 貝多芬九部交響曲中以第3(英雄)、第5(命運)、第6(田園)、第7(沒有特別名稱)和第9(合唱)最具強烈個性兼且風格上各具顯著不同的特色,開啟了「浪漫樂派」的作曲風格。(他的第1、第2、第4及第8交響曲仍較接近古典時期海頓和莫扎特交響曲的風格)。這裡是他的《A大調第7交響曲》,全曲貫徹著躍動性的律動及絢爛的色彩,匯成充沛的生命力,賦與聆聽者強烈的昂奮感。李斯特稱此曲為「律動之聖化」,華格納則評之為「舞蹈之神化」,均說明了流動在各樂章中的激烈前進性。】
![]() (Gershwin, 1898-1937) |
【我的音樂推介:81. 美國作曲家蓋希文(港改譯:歌舒詠)被認為是有史以來唯一一位以爵士音樂和流行音樂作曲家身份而登上嚴肅音樂殿堂頂峰的音樂大師。他初期是個流行音樂作曲家,他這部寫給鋼琴和管弦樂的《藍色狂想曲》,首演時令全場大為震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亦因此聲名大噪!相繼創作了《Piano Concerto in F major》、《An American in Paris》及歌劇《Porgy and Bess》,奠定了他古典音樂作曲家的地位。】
![]() (Franck, 1822-1890) |
【我的音樂推介:80. 法國作曲家相比於德奧作品家較少有交響曲作品,自白遼士(Berlioz, 1803-1869)的交響曲傑作《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tique, Op.14)後,法國作曲家直至「近代法國音樂之父」法朗克才再有這部《D小調交響曲》的傑作出現,這是法朗克唯一的一部交響曲作品。這部交響曲只有三個樂章,缺少了一般交響曲的諧謔曲或小步舞曲樂章,不過其實它的第2樂章已包含有諧謔曲的原素。全曲曲趣清淨崇高,極富靈性美。】
![]() (Schubert, 1797-1828) |
【我的音樂推介:79. 舒伯特的室內樂作品《F大調八重奏,D803》的八件樂器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單簧管、巴松管及圓號,全曲共6個樂章,第3與第5樂章分別是「諧謔曲」和「小步舞曲」。這是舒伯特參考貝多芬的《降E大調七重奏,作品20》的樂器組合、加多了第二小提琴而寫成,兩曲於樂章數目和速度安排上,除了貝多芬《七重奏》的6個樂章中的第3與第5樂章分別是「小步舞曲」和「諧謔曲」外,基本上相同。此外,舒伯特這曲《八重奏》比貝多芬的《七重奏》長大,需時約1小時演奏!】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78. 貝多芬的室內樂作品《降E大調七重奏,作品20》的七件樂器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單簧管、巴松管及圓號。全曲共6個樂章,第3與第5樂章分別是「小步舞曲」和「諧謔曲」。後來舒伯特以類似的樂器組合(加多了第二小提琴)作了一部《F大調八重奏,D803》,將緊接這曲貝多芬的《七重奏》後推介。】
![]() (Mendelssohn, 1809-1847) |
【我的音樂推介:77. 孟德爾遜16歲時寫成的這部室內樂《八重奏》非常著名!它是寫給4個小提琴聲部、2個中提琴聲部和2個大提琴聲部的作品,所以一般稱為「弦樂八重奏」(string octet),亦被視為一部「雙重弦樂四重奏」(double string quartet)。孟德爾遜12歲時已經認識時年已70的歌德並建立了深厚友誼,《八重奏》的第3樂章「諧謔曲」的靈感就是來自歌德的文學名著《浮士德》中「安息日」的場景。全曲洋溢著愉悅歡快的緊湊氣息,結構完整和成熟的技法充分顯露出少年孟德爾遜的作曲才華!】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76. 莫扎特作有27部鋼琴協奏曲(包含一部雙鋼琴協奏曲及一部三鋼琴協奏曲),大都是「大調」作品,這部《C小調第24鋼琴協奏曲》是莫扎特僅有的兩部「小調」鋼琴協奏曲的其中一部(另一部是「我的音樂推介12」的《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這部莫扎特的後期鋼協,於成熟、圓潤的技法中滲透著絲絲愁緒的韻味!】
![]()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 |
【我的音樂推介:75. 英國作曲家佛漢‧威廉士的《綠袖子幻想曲》(Fantasia on Greensleeves)相信無人不曉!他作曲的範疇多樣化,計有交響曲、不同樂器(鋼琴、雙簧管、低音號、小提琴)與管弦樂或弦樂的協奏曲、歌劇、芭蕾舞劇、清唱劇、室內樂等形式。這裡的《雲雀高飛》是寫給小提琴及管弦樂的「浪漫曲」,全曲代表「雲雀」的小提琴獨奏佔有絕對主導地位。】
![]() (Respighi, 1879-1936) |
【我的音樂推介:74. 意大利作曲家雷史碧基以他3部交響詩作品(《羅馬之松》(The Pines of Rome)、《羅馬之泉》(The Fountains of Rome)、《羅馬之節日》(Roman Festivals))最為人所熟悉。當中以這部《羅馬之松》最著名,樂曲分4段:1. At Villa Borghese; 2. By a Catacomb; 3. On the Janiculum; 4. On the Appian Way。第3段模仿鳥兒鳴叫的樂段,十分著名!】
![]() (Saint-Saens, 1835-1921) |
【我的音樂推介:73. 聖桑這部交響詩《骷髏之舞》(或《死之舞蹈》)是根據亨利卡沙利(H. Cazalis)的詩篇編成。該詩大意:「吱吱吱,死神在打著拍子,用他的踝骨敲一塊墓碑;夜方央,死神在提琴上吱吱喳喳,奏著一首舞曲。朔風凜冽,更深夜黑,磷磷骷髏,自陰影裡出現,披上寬大的屍衣,跑著,跳著,吱吱喳喳,彼此互相推移。可是你聽!舞蹈突然散亂了,各自分離逃竄,因為晨雞報曉了」。此曲開始,由豎琴奏出十二個D音,伴著陰沉的號聲,表示夜半鐘鳴十二下,這時萬籟俱寂,正是幽靈出穴的時候。在此曲中,作者用了兩件特別樂器,一是象徵骸骨的木琴;一是象徵死神的,E弦調低半音的獨奏小提琴。】
![]() (Grieg, 1843-1907) |
【我的音樂推介:72. 聽了舒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當然要立即聽聽葛利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了!兩者來個比較也是一個樂趣,這亦是葛利格最為人熟悉的作品了!】
![]() (Schumann, 1810-1856) |
【我的音樂推介:71. 舒曼的《A小調鋼琴協奏曲,作品54》是他最著名和最受歡迎的作品。凝練的結構,醉人的曲韻,毋用刻意細聽,旋律自是迴旋繚繞!作品首演時是孟德爾遜(Mendelssohn, 1809-1847)指揮,妻子克拉拉鋼琴獨奏。挪威作曲家葛利格(Grieg, 1843-1907)曾親耳聆聽克拉拉演奏舒曼這部《A小調鋼琴協奏曲》而被深深打動,後來他也同樣以A小調作了自己的鋼琴協奏曲!】
![]() (Shostakovich, 1906-1975) |
【我的音樂推介:70. 前蘇聯作曲家蕭斯達高維契的15部交響曲中當以這部《第7交響曲「列寧格勒」》最著名和最為人所熟識,亦是以戰爭為題材的古典音樂作品中最長大、最突出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寫於及完成於1941年,當時列寧格勒仍被納粹德軍圍困,整個圍困期間(1941年9月至1943年2月)超過60萬列寧格勒人因為飢餓、嚴寒或炮火而死亡。在此期間,《列寧格勒交響曲》除了已經開始在蘇聯境內演奏外,亦已開始在歐美各地演奏,單在美國於1942-43年的樂季便已經演奏了62場之多!因此,《列寧格勒交響曲》當時已經成為世界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象徵。】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69. 貝多芬這部《降E大調第5鋼琴協奏曲》被普遍稱為《皇帝協奏曲》(Emperor Concerto),是因為作品由貝多芬的高足於維也納首演時獲得極大成功,有人譽之為「協奏曲之王」,而《皇帝》之名亦因之而起!的確,樂曲一開始便予人有「君臨天下!堂哉!皇哉!懾人心魄之氣勢」的感覺。】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68. 莫扎特共作有5部小提琴協奏曲,其中以這裡的G大調第3號最受人喜愛,樂曲呈現的是莫扎特一貫的如歌般旋律和輕鬆諧趣風格。】
![]() (Tchaikovsky, 1840-1893) |
【我的音樂推介:67. 柴可夫斯基除了《第1鋼琴協奏曲》初作成時被「題獻對象」評為「無法彈奏」外,他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初作成時獻給小提琴教授兼演奏家,以及要求他擔任首演時的獨奏家時亦遭到拒絕而說「作品無法彈奏」。柴氏同樣堅持原作不作修改,三年後終於演出成功及大受歡迎!作品最初不被看好是因為小提琴的演奏技巧難度極高。不過,柴氏這部《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現已成為演奏廳經常演奏的曲目,亦是小提琴演奏家成功必須跨越的重要考驗之一!】
![]() (Bruch, 1838-1920) |
【我的音樂推介:66. 德國作曲家布魯赫作有3部小提琴協奏曲,《G小調第1號》遠比《第2》、《第3》受歡迎。唱片上這部協奏曲經常與孟德爾遜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放在一起。短小的樂曲旋律優美、淒婉動人。】
![]() |
(Bizet, 1838-1875) |
【我的音樂推介:65. 法國作曲家比才是個短命作曲家,壽終時還不到37歲。他的最後作品歌劇《卡門》(Carmen)首演的失敗令他含恨而終,然而,今天《卡門》幾乎是最受歡迎的一部歌劇!這部活潑簡潔的《C大調交響曲》是他17歲時的創作,是他唯一的一部交響曲作品。】
![]() (Mussorgsky, 1839-1881) |
![]()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
【我的音樂推介:64. 俄羅斯作曲家穆索斯基的《荒山之夜》原是名為《聖約翰之夜》(St. John's Night)的鋼琴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把它改編為管弦樂,亦更名為《荒山之夜》。曲中所謂荒山是指基輔附近的Triglav山而言。傳說中,女巫們的安息節,就在這山上舉行,每年一次,是在六月二十四日的「聖約翰之夜」舉行受洗者聖約翰之聖宴(The feast of St. John Baptist)。黑神(Tchernobog)是一頭黑色的山羊,在這場揉合了巫術與宗教的歡會中,他高居首席地位。魔鬼、女巫、男妖、女妖和其他一切妖魔鬼怪,都在這一晚大事歡聚,這一天他們也都顯得特別妖氣。在熱閙的高潮中,突然為一陣來自小教堂的鐘聲所中斷。於是眾妖們一哄而散,天亮了。】
![]() (Holst, 1874-1934) |
【我的音樂推介:63. 英國作曲家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非常著名。7個行星分別是1.火星(戰爭之神)2.金星(和平之神)3.水星(飛翔之神)4.木星(快樂之神)5.土星(老年之神)6.天王星(魔術之神)7.海王星(神秘之神)。】
![]() (Rossini, 1792-1868) |
【我的音樂推介:62. 《威廉泰爾》是意大利歌劇作曲家羅西尼的最後歌劇作品,《威廉泰爾序曲》非常受歡迎,是音樂會經常演奏的曲目。序曲尾段的澎湃樂段經常被電台用作賽馬節目的配樂,樂曲亦因此而深入民心,實則《威廉泰爾》一劇與賽馬完全風馬牛不相及!】
![]() (Haydn, 1732-1809) |
【我的音樂推介:61. 海頓被譽為「交響曲之父」,他作有104部交響曲,現今著名及仍經常演奏的只有後期10多部的作品。然而,沒有海頓的建樹,不會有莫扎特、貝多芬等後期作曲家交響曲作品的偉大成就。海頓這部著名的《告別交響曲》卻是他的中期作品。這部作品冠以「告別」之名是基於一個膾炙人口的傳說:樂長海頓與一眾樂師追隨侯爵到別墅度暑,侯爵一直未有返歸維也納的意思,而一眾樂師請求樂長海頓向侯爵表達各人思家心切,望能早日返回維也納。海頓作了這部《告別交響曲》以代替直接向侯爵請求。樂曲以孤寂的升F小調寫成,當演奏至曲末時,樂師在不同階段分別吹熄譜台上的燭光後離開,最後剩下的第一、第二小提琴手及指揮海頓亦相繼黯然離開。侯爵此刻恍然大悟樂師欲歸家之意,遂答應了樂師的歸家意願。】
![]() (Johann Strauss I, 1804-1849) |
【我的音樂推介:60. 每年的新年音樂會總會盡是演奏「史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來歡慶新年,當然,當中大部份都會是「小約翰史特勞斯」的作品。不過,每到音樂會結束前必定會演奏「老約翰史特勞斯」的這部《雷德茲基進行曲》!每當台上奏起這部進行曲,台下觀眾必定熱烈拍掌配合樂曲的節奏,令新年音樂會在最熱烈歡樂的高潮下結束。】
![]() (Rodrigo, 1901-1999) |
【我的音樂推介:59. 三歲便失明的西班牙作曲家盧狄高以古典結他作品聞名於世,這部《阿蘭胡埃斯結他協奏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描繪的是西班牙的「阿蘭胡埃斯」皇宮。盧狄高曾寫道,樂曲捕捉了「木蘭花的芳香、雀鳥的歌聲和噴泉的水聲」──宮殿古蹟當前,其他人只顧用眼睛看,至於芬芳、鳥語和水聲,大概只有失明人才更懂得欣賞。優雅哀傷的第2樂章最是迷人!】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58. 貝多芬的《C小調第5交響曲》,亦即世人熟悉的《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代表作和最具象徵性的作品。世人有誰不曉得貝多芬的名字?有誰從未聽過《命運交響曲》?它亦是貝多芬最嘔心瀝血、修改次數最多、最簡潔凝煉的作品!然而,它亦是世人最容易理解、最能觸動人心、最能激勵意志的作品!它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簡短,全曲只略長於半個小時,因此是聆聽古典音樂的最佳入門作品。】
![]() (Elgar, 1857-1934) |
【我的音樂推介:57. 艾爾加的《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曲長幾近55分鐘,長度可算冠絕所有小提琴協奏曲。它雖然不及貝多芬、孟德爾遜、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的知名度,但它的優美、婉轉卻勝過它們!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這八字來形容它的美應庶幾近矣!】
![]() (Ravel, 1875-1937) |
【我的音樂推介:56. 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是他的兩部鋼協的其中一部(另一部是《D大調左手鋼琴協奏曲》),這部協奏曲的慢板樂章非常優美,予人如夢如幻的迷樣感覺!電影《交響情人夢》中有不少講述樂團排練和演出這部協奏曲的情節(我寫的《我是這樣看《交響情人夢最終樂章電影版前、後編》》一文中有談及)。】
![]() (Wagner, 1813-1883) |
![]() (Cosima, 1837-1930) |
【我的音樂推介:55. 華格納的創作幾乎全部是歌劇作品,這部短小的交響詩《齊格菲牧歌》,是他歌劇創作以外較為獨特的小品,它是華格納專誠寫給第二任妻子柯西馬慶祝她聖誕日生日的禮物,於柯西馬剛睡醒時演奏。作品《齊格菲》之名取自他們出生不久的兒子的名字,亦是華格納當時正努力完成的歌劇《齊格菲》的名字。】
![]() (Prokofiev, 1891-1953) |
【我的音樂推介:54. 浦羅哥菲夫的音樂童話《彼得與狼》是除了布列頓(Britten, 1913-1976)的《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及聖桑(Saint-Saens, 1835-1921)的《Carnival of the Animals》外的另一部最著名的教育青少年認識管弦樂的作品。當中「長笛」代表「小鳥」,「雙簧管」代表「鴨」,「單簧管」代表「貓」,「低音管」代表「祖父」,「圓號組」代表「狼」,「弦樂組」代表「彼得」,「木管樂組」代表「獵人」,「定音鼓」代表「獵槍」。這裡是一個配有解說的錄音,解說者先講述不同樂器所代表的角色,然後伴隨音樂講述故事的發展。】
![]() (Schumann, 1810-1856) |
【我的音樂推介:53. 舒曼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精神狀態一直不穩,40歲時精神失常,44歲時投河自盡被救起,自始被禁閉在精神病院,46歲時死於病院內。有批評家認為他的管弦樂在配器方面顯得「笨拙」,部分原因在于他是個不稱職的指揮,然而在迷人的旋律和巧妙的結構之下,這點小小的不足實在瑕不掩瑜。這部《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正是如此,全曲聽來有難以名狀的韻味,管弦樂配器雖不突出,卻難掩樂曲的迷人魅力!】
![]() (Mendelssohn, 1809-1847) |
【我的音樂推介:52. 孟德爾遜的第3號《蘇格蘭交響曲》其實是他五部交響曲中最後完成的一部,全曲處處流露著優雅的異國情調及絲絲淡淡的愁緒。全曲一氣呵成不間斷地演奏。】
![]() (Bruckner, 1824-1896) |
【我的音樂推介:51. 初次聽布魯克納的交響曲,總覺得音樂不斷重覆和過度冗長,不過多聽幾次後漸能感受到部分作品當中的非凡魅力,特別是當聆聽他的第7交響曲時這個感覺更覺強烈!第7交響曲首演的空前成功(當時他已60歲)令世人真正接受他和樂意認識他的所有作品。這部充滿田園風味的第7交響曲可用「清澄」二字來形容。】
![]() (Mahler, 1860-1911) |
【我的音樂推介:50. 馬勒這部第9交響曲是他最後一部完整的交響曲作品(他的第10只寫了一個樂章)。全曲充滿了絕望與悲鳴和預示死亡的降臨!曲長達80分鐘,是他的第二長交響曲(第3最長),結構龐大恢宏且不依從一般交響曲的形式,特點是第1和第4樂章都是慢板樂章。作品於1910年完成,一年後馬勒便與世長辭。】
![]() (Massenet 1842-1912) |
【我的音樂推介:49. 法國作曲家馬斯奈的歌劇《泰伊思》中的一段稱為《冥想曲》(亦稱《沉思曲》)的「間奏曲」非常著名,它是經常被用作電影和電視劇插曲的一段音樂。這裡亦附有馬友友改編為大提琴與鋼琴合奏的版本。】
![]() (He Zhanhao 1933-) |
![]() (Chen Gang 1935-) |
【我的音樂推介:48. 這部中國人寫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在中國人社會中廣為流傳和獲得喜愛,除了因為它訴說的是中國人最為熟悉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民間傳說愛情故事外,還因為樂曲的旋律實在寫得非常淒美動人!單樂章的樂曲包含以下各個部分:「呈示部」中的「引子與主題」、「同窗共讀」、「十八里長亭相送」;「發展部」中的「抗婚」、「樓台相會」、「山伯臨終及英台投墳」;「再現部」中的「化蝶及尾聲」。】
![]() (Saint-Saens, 1835-1921) |
【我的音樂推介:47. 法國作曲家聖桑的《動物嘉年華會》是一部十分有趣和老少咸宜的作品。全曲共14段:1. 前奏與獅王進行曲;2. 母雞與公雞;3. 騾;4. 龜;5. 象;6. 袋鼠;7. 水族;8. 長耳動物;9. 林中杜鵑;10. 鳥;11. 鋼琴家;12. 化石;13. 天鵝;14. 終曲。當中以第13段的《天鵝》最是著名和家傳戶曉,是天籟般的音樂!這裡你可以選擇聆聽全曲或只聽《天鵝》。】
![]() (Smetana, 1824-1884) |
【我的音樂推介:46. 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Smetana, 1824-1884)最為人認識的作品是他的交響詩套曲(symphonic poem cycle)《我的祖國》(Ma Vlast),內含6段交響詩:1.堡壘,2.摩爾道河,3.英雌,4.波希米亞之草原與森林,5.城市,6.山嶽。當中以第2段的「摩爾道河」最著名,音樂聽來如滾滾河水的磅礡氣勢!】
![]() (Handel, 1685-1759) |
【我的音樂推介:45. 韓德爾的兩部純器樂作品《Water Music》(水上音樂)及《Fireworks Music》(煙火音樂)與他的神劇作品《Messiah》(彌賽亞)同樣著名。《Water Music》是由多首樂曲組成的組曲,據說是韓德爾為慶祝英國新皇喬治一世即位而作的音樂,用於在泰晤士河的盛大水上慶祝會,由韓德爾親自指揮。音樂的旋律優美且予人極盡華麗堂皇的觀感!】
![]() (Vivaldi, 1678-1741) |
【我的音樂推介:44. 認識作曲家韋華第一定是從認識他的《四季》協奏曲開始!應沒有哪個作曲家譜寫的有關「四季」的作品,能像韋華第的《四季》般旋律簡單優美,又能如此貼近我們感受到的四季的影像和意境!】
![]() (Britten, 1913-1976) |
【我的音樂推介:43. 這是布列頓本人親自指揮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的錄音。這部《青少年管弦樂隊指南》(subtitle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of Purcell")對認識管弦樂隊不同部份的音色很有幫助,可按下列文字的指示聆聽這部樂曲:「主題」首先由管弦樂隊總奏出,跟著由管弦樂隊的不同部份重複奏出:木管樂、銅管樂、弦樂、敲擊樂。跟著各個「變奏」由樂隊各部份的個別樂器分別奏出:依次是短笛和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巴松管、第一及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豎琴;接著是圓號、小號、長號和大號;接著是不同的敲擊樂和敲擊樂總奏。樂曲的最後是一段「賦格」,由短笛引入,接著是全部木管樂、弦樂、銅管樂和敲擊樂。最後銅管樂再出現及以管弦樂隊的總奏結束。】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42. 巴哈四部管弦樂組曲中唯有《B小調第2管弦樂組曲,BWV1067》是「小調」作品,令人聽來滿是悽酸、憂怨的情緒;貫穿整部樂曲、哀傷的長笛獨奏十分突出,亦是這部組曲有別於其餘三部之處。特別輕快的終樂章「Badinerie」卻又轉悲為喜,以熱烈的情緒終結樂曲。】
![]() (Stravinsky, 1882-1971) |
【我的音樂推介:41. 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在當時是驚世駭俗之作!1913年5月29日在巴黎首演時,在座的作曲家聖桑(Saint-Saens, 1835-1921)於初段便感到音樂怪異而頭也不回地提早離場。觀眾對於這部作品的徹底反傳統性極為不滿,幾乎在劇場內釀成一場暴動。即使在今天,音樂所表現出來的原始人荒蠻的淳樸之美,仍然令人感到震驚。音樂分「大地的崇拜」與「少女的獻身」兩個部份。】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40. 莫扎特這部《弦樂小夜曲》誰第一次聽都會立即愛上它,它亦是莫扎特在生時期極受歡迎的樂曲。活潑輕快的旋律直迫心坎,永世難忘!】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39. 在巴哈有生之年, 他更多地被人們稱為一位管風琴師而不是一位作曲家。巴哈去世時,他的音樂在當時迅速變化的潮流前顯得古舊過時。巴哈不同于莫扎特和貝多芬,在死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寂寂無聞,直到19世紀,孟德爾遜發現了巴哈的杰作,他的價值才再次被人們認識。今天,巴哈作品技法之嚴謹與意境之深邃已被公認為至今仍未有人能望其項背。他的這部《B小調彌撒曲》是合唱曲作品中至高境界的創作,作品中他把唱者的歌唱技巧發掘和變化到極致!全曲長幾近兩個小時,如能耐心聆聽畢全曲,靈性上定必獲益匪淺!】
![]() (Johann Strauss II, 1825-1899) |
【我的音樂推介:38. 家傳戶曉的「舞曲大王」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是無數人的「最愛」樂曲,它亦是「最多」被選用為電影配樂或插曲的古典樂曲!】
![]() (Bach, 1685-1750) |
![]() (Gounod, 1818-1893) |
【我的音樂推介:37. 這部異常優美的短曲是古諾以巴哈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的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為伴奏而寫成。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中的配樂正是這部「大提琴與鋼琴」合奏的版本。】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36. 聆聽莫扎特的《A大調第23鋼琴協奏曲》令人思緒澄澈、心境平靜,頓然忘卻俗世事務的瑣碎、煩擾!特別請靜心聆聽舒緩漫妙的慢板樂章!】
![]() (Schubert, 1797-1828) |
【我的音樂推介:35. 《鱒魚五重奏》可算是舒伯特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樂曲的優美動聽令人如癡如醉!它的配器不是如一般的「鋼琴五重奏」的「鋼琴」加「弦樂四重奏」,而是由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五個聲部組成。它有「鱒魚」之名是因為第4樂章的主題與變奏採用了作曲者本人較早期的歌曲《鱒魚》中的旋律寫成之故。】
![]() (Tchaikovsky, 1840-1893) |
【我的音樂推介:34. 莎士比亞的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是最多作曲家用作音樂作品主題的一部文學著作,而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則是此等音樂作品中的最表表者!它受歡迎一來是因為柴氏傑出的管弦樂手法和風格,二來是因為作品短小精悍,一氣呵成!它亦公認是聆聽古典音樂的最佳入門樂曲!】
![]() (Liszt, 1811-1886) |
【我的音樂推介:33. 要數交響詩的最有代表性作品則非李斯特的第3號交響詩《前奏曲》莫屬了!16分鐘的詩意作品蘊涵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下一段文字頗能闡述作品的內涵:「生命是甚麼?只不過是一連串的序曲而已;這些序曲,都是不知名的歌曲之前奏;而那不知名的歌曲,第一個莊嚴的音符卻是由死亡奏出來的。每一個生命的神秘曙光,都是愛。但是最後的歸宿又在那裡呢?在那開始的一些愉悅之中,並沒有風暴。風暴之襲擊,粉碎了青春的幻影,風暴的襲擊,吹毀了生命的聖餐。這樣被慘酷摧殘了的靈魂,在暴風雨呼嘯而過之後,靈魂不能安息在純樸生命的記憶之中,他尋求的又是甚麼呢?然而,人!不能讓他自己長久享受仁慈的寧靜,而這寧靜最初曾引誘他來到「自然」的膝下。當號角發出了信息的時候,他匆匆的加入了同伴的陣營,不顧到號召他的究竟是為了甚麼。他擠進了戰鬥的旋渦裡;在那戰鬥的呼聲當中,他又重新恢復了對自己的信心,也恢復了力量。」】
![]() (Brahms, 1833-1897) |
【我的音樂推介:32. 如要數最有「蒼涼孤寂」感覺的交響曲非布拉姆斯這部《E小調第四交響曲》莫屬了!它像一個看破紅塵的出家人或曾歷盡滄桑的人間鬥士回顧自己曾走過的那些不勝唏噓的人生足跡,發出聲聲深沉的感嘆!】
![]() (Schubert, 1797-1828) |
【我的音樂推介:31. 舒伯特的這部《死與少女》弦樂四重奏十分著名!此曲第二樂章的主題與變奏是採用他的同名歌曲之旋律編成,故名,亦是全曲最優美動聽的一個樂章!】
![]() (Tchaikovsky, 1840-1893) |
【我的音樂推介:30. 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調第1鋼琴協奏曲》可能是現今最受歡迎的鋼琴協奏曲!它曾被長輩批評為「無法彈奏」及要求重寫!但柴氏堅持自己的創作沒有問題,不作任何修改!事實證明柴氏的堅持正確,沒多久這部作品的演出便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 (Prokofiev, 1891-1953) |
【我的音樂推介:29. 《古典交響曲》應是浦羅哥菲夫最受歡迎的作品,不足15分鐘的長度令人有足夠耐性聽完整首作品!樂曲節奏輕快,熱情洋溢,完全依從海頓風格寫成,因而有《古典》之名。】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28. 貝多芬的第6「田園」交響曲家傳戶曉,百聽不厭!至今仍未有類似作品能寫出像貝多芬這部作品如此迷人的「田園風格」!五個樂章有貝多芬自己附加的文字標題,分別是:I.抵達鄉間時的歡愉心情;II.溪畔景色;III.村人的歡樂集會;IV.暴風雨;V.牧歌:暴風雨後的歡悅與感謝。後三個樂章不間斷演奏。】
![]() (Dvorak, 1841-1904) |
【我的音樂推介:27. 德伏扎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大提琴協奏曲中最長大、最受歡迎和最經常演奏的一部!德伏扎克的前輩布拉姆斯聽罷都深深讚嘆作品優美,且說早知自己也會寫一部!】
![]() (Rimsky-Korsakov, 1844-1908) |
【我的音樂推介:26. 這部《天方夜譚》組曲應是俄羅斯作曲家林姆斯基-高沙可夫最著名的作品,它寫的是那個家傳戶曉的阿拉伯異國風情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四個樂章是 I. 大海與仙巴的船;II. 卡蘭達王子; III. 年輕的王子與公主;IV. 巴格達節日 - 海難。】
![]() (R. Strauss, 1864-1949) |
【我的音樂推介:25. 李察‧史特勞斯的《阿爾卑斯交響曲》說它是一部單樂章的「交響詩」應較為恰當。沒有其它音樂作品能像它這樣生動地將一段登山旅程寫得如此情景交融和引人入勝!作曲者本人附有文字勾勒出當中廿二段情節,它們是:夜、日出、登山、進入樹林、沿溪漫行、瀑布、魅影、花開遍地、山之牧場、茂草叢林中迷路、冰河之上、危險瞬間、山頂、幻象、雲霧升起、日光漸暗、哀歌、暴風雨前的死寂、暴風雨中下山、日落、終結、夜。樂曲一氣呵成,如能邊聽邊想像各段情節,定必達至心領神會的效果!】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24. 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雖比一般小提琴協奏曲長大(長近45分鐘),但其悠揚歡快、緩急有度的迷人樂韻,令人陶醉、飄飄然而不覺時間的飛逝。】
![]() (Chopin, 1810-1849) |
【我的音樂推介:23. 蕭邦的兩部鋼琴協奏曲都是魅力四射、攝人心魄的佳作。他的這部E小調第1鋼協其實是作於F小調第2鋼協之後,不過卻先發表(因此名為第1)。第1鋼協比第2鋼協更成熟和更具激情和韻味,可說是蕭邦最傑出的作品。】
![]() (Tchaikovsky, 1840-1893) |
【我的音樂推介:22.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可說是最佳和最受歡迎的古典音樂欣賞入門樂曲,樂曲尾部的連串炮聲和教堂鐘聲最令聆聽者著迷不已!雖然柴氏本人認為樂曲嘈吵,但它依然是最受歡迎的柴氏作品。】
![]() (Berlioz, 1803-1869) |
【我的音樂推介:21. 法國作曲家白遼士(Berlioz, 1803-1869)這部《幻想交響曲》是第一部具真正「標題音樂」意義的標題音樂。樂譜前先以文字描述作品的整體內容,大意為:「具有病態感受性與強烈想像力的年青音樂家,因不堪激情的折磨而吞服鴉片自盡,但藥量不足,未能將他制死,卻使他陷入昏睡狀態中,夢見了各種奇形怪狀的幻想。在夢中,他的官能感性與回憶所形成的音樂影像與思想,出現在病態的腦海裡。他所戀慕的女性,成為一個旋律形態,猶如固定觀念不斷地浮現出來。」各樂章除標題外另加描述內容的文字。所以說,這部作品是真正開創「浪漫派標題音樂」的里程碑。5個樂章的標題是:I. 夢及熱情,II. 舞會,III. 野景,IV. 向刑場行進,V. 妖魔祝日夜之夢。】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20. 寫給小提琴、中提琴和管弦樂一起的樂曲寥寥可數,最著名的莫過於莫扎特這部《寫給小提琴、中提琴和管弦樂的交響協奏曲,K364》了!這部作品充分顯示出莫扎特作品一貫的活潑、流暢、樂觀、率真和自信的風格,美麗迷人的旋律自然地傾瀉而出。吾以為該作尤勝過他的五部小提琴協奏曲!】
![]() (Tchaikovsky, 1840-1893) |
【我的音樂推介:19. 柴可夫斯基可能是最受世人歡迎的作曲家,他超卓的管弦樂法和婉轉動聽的旋律最為人所津津樂道。這部《「悲愴」交響曲》是他去世之年(1893年)寫的最後一部作品,「悲愴」之名是他本人所加。他2月開始寫,到9月初完成,10月底首演,然而,他於11月初便因病去世。全曲籠罩著痛苦、絕望和最終命運走向死亡幻滅的氣氛,是公認為柴氏最傑出的作品。】
![]() (Brahms, 1833-1897) |
【我的音樂推介:18. 布拉姆斯(Brahms, 1833-1897)的自我作曲要求極高,他的4部交響曲都是曠世傑作。他的首部交響曲《C小調第1交響曲》從22歲開始構想,至43歲完成,歷時21年,實際花在作曲的時間也至少在10年以上,最終完成了堪可與貝多芬的交響曲抗衡的不朽傑作。】
![]() (Sibelius, 1865-1957) |
【我的音樂推介:17. 《芬蘭頌》(Finlandia)是芬蘭國寶級作曲家西貝流士(Sibelius, 1865-1957)的交響詩(symphonic poem)作品。當時芬蘭仍未脫離沙俄的專制統治,《芬蘭頌》鼓舞了芬蘭人爭取獨立的決心,被芬蘭人視為芬蘭的第二國歌。】
![]() (Chopin, 1810-1849) |
【我的音樂推介:16. 鋼琴詩人蕭邦(Chopin, 1810-1849)作有《E小調第1,作品11》和《F小調第2,作品21》兩部鋼琴協奏曲,這裡是他的《F小調第2鋼琴協奏曲,作品21》。其實F小調一部是先作,不過卻較E小調一部遲發表(所以後者稱第1而前者稱第2)。蕭邦的鋼琴作品的風格獨樹一幟,他的兩部鋼協都散發出不一般的魅力。】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15. 巴哈(Bach, 1685-1750)作有4部管弦樂組曲,這裡是他的《D大調第3管弦樂組曲,BWV1068》。非常著名的優美動聽的《G弦上的詠嘆調》(Air on G String)就是出自這部組曲的第2樂章。】
![]() (Debussy, 1862-1918) |
【我的音樂推介:14.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Prelude a l'apres-midi d'un faune)是印象派樂曲大師、法國作曲家德布西(Debussy, 1862-1918)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印象派音樂作品。長不足10分鐘的樂曲,描寫半人半羊的畜牧之神,在一個樹叢中現出半醒半睡的狀態……】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13. 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的《D小調第9交響曲「合唱」》是首部革命地將人聲融進交響曲的作品。其時貝多芬已全聾,他仍不忘歌頌「歡樂」,「樂聖」之名實至名歸。】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12. 莫扎特(Mozart, 1756-1791)的《D小調第20鋼琴協奏曲》是他的鋼協作品中最能表現出激情和力量的一部。】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11. 莫扎特(Mozart, 1756-1791)的《G小調第40交響曲》是他眾多作品中少有流露強烈沉鬱和哀傷的感覺。】
![]() (Borodin, 1833-1887) |
【我的音樂推介:10. 《韃靼舞曲》(Polovtsian Dances)是俄羅斯作曲家鮑羅定(Borodin, 1833-1887)唯一的歌劇作品《伊果王子》(Prince Igor)內迷人與粗獷兼備的充滿異國風情的樂曲。】
![]() (Elgar, 1857-1934) |
【我的音樂推介:9. 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lgar, 1857-1934)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就如劇作家莎士比亞的地位一樣崇高!他晚期的作品《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是一部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破壞而寫的挽歌。】
![]() (Rachmaninov, 1873-1943) |
【我的音樂推介:8. 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v, 1873-1943)的《C小調第2鋼琴協奏曲》可能是最受歡迎的鋼協!整首樂曲的旋律自始至終都異常優美,曾有樂評以「像糖一般甜」來描述這部鋼協。】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7. 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的第3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是音樂史上首部注入強烈個人意志的樂曲,是承先啟後、開創浪漫派音樂的里程碑。第二樂章的「葬禮進行曲」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的仙界音樂,其意境之深邃、氣度之恢宏,至今仍未有人(包括貝多芬自己)能夠超越!】
![]() (Dvorak, 1841-1904) |
【我的音樂推介:6. 德伏扎克(Dvorak, 1841-1904)的第9交響曲《新世界交響曲》是他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第二樂章的「英國管獨奏」更是人聽人愛的名曲。】
![]() (Bach, 1685-1750) |
【我的音樂推介:5. 巴哈(Bach, 1685-1750)的「純器樂」作品比起他的「聲樂」作品雖然只是少數,但全都是絕頂非凡的創作!他作有6部《布蘭登堡協奏曲》,是他積極學習韋華第(Vivaldi, 1678-1741)等意大利作曲家的協奏曲後而寫成,卻在技法上青出於藍。這裡是《第一布蘭登堡協奏曲》,獨奏樂器有:horn I/II, bassoon, oboe I/II/III, violino piccolo and harpsichord continuo。】
![]() (Mozart, 1756-1791) |
【我的音樂推介:4. 莫扎特(Mozart, 1756-1791)的《D小調安魂曲》是聲樂結合管弦樂的傑作,是最著名的一部安魂曲。它是莫扎特的最後未完成遺作,可幸有弟子依莫扎特的神韻把它續寫完成,令這部傑作得以完整問世。】
![]() (Mendelssohn, 1809-1847) |
【我的音樂推介:3. 孟德爾遜(Mendelssohn, 1809-1847)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可用「美不勝收」四字形容。】
![]() (Beethoven, 1770-1827) |
【我的音樂推介:2. 貝多芬(Beethoven, 1770-1827)的《C小調第3鋼琴協奏曲》是他五部鋼協中最有味道、最令人低迴的作品。】
![]() (Schubert, 1797-1828) |
【我的音樂推介:1. 舒伯特(Schubert, 1797-1828)的《B小調第8交響曲》雖然只有兩個樂章,但旋律優美,淒怨感人。】